刚过去的5月12日
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今年的主题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防灾减灾
关乎民生,一刻不可松懈
如今,科技手段让防灾减灾更智慧更高效
且随小编一起看看
那些硬核的“黑科技”
Ku卫星包
为信号开辟“空中通道”
Ku卫星包
Ku卫星包
是中国移动助力防灾减灾的小能手
在紧急情况下
遇到局部通信网络中断
或覆盖盲区等情况
Ku卫星包能直接与卫星通信
快速建立传输通道
开通基站
为信号开辟出一条“空中通道”
Ku卫星包小巧轻便
在运输中能随机托运
真正实现了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
便携式5G基站
快速响应重点保障
移动人在隧道内开通小型便携式5G基站
4月下旬
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等多部门
联合开展的太湖隧道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中
中国移动江苏公司通过在事故点现场
搭建小型便携式5G基站
为事故现场指挥调度、
黄金救援
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网络保障
该设备由5G超视距微波设备
和便携式应急标准站组成
组装简单
可在各种地形上迅速展开
在几分钟内即可建立组网
实现图像、数据、语音的快速传输
展现了应急场景下
移动力量的快速响应能力
“慧”看山林
灾害全监测
监测员通过手机上的5G+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点情况
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关寨镇社勒村
因岩层风化存在地质灾害隐患
为了提高突发自然灾害的
应急处置能力
方便当地监测员
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点情况
中国移动贵州公司
为社勒村监测员的手机
安装了“火眼金睛”
——5G+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系统
并在村里的地质灾害点
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
机器视觉测量仪
监测员通过手机
就能从水平、高度、斜坡三个维度
进行实时监测
系统还建立了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
实现预警信息的智能化输出
及时提醒监测员加强巡查频次
最大程度降低地质灾害损失和影响
智慧水库摄像头
汛期“守护者”
智慧水库摄像头360度全方位实时监测周边降雨量等情况
水库调度被誉为汛期防汛减灾的
一张“王牌”
湖北是水库大省
6000余座各类水库在省内星罗棋布
为进一步提升水库运行管理水平
守住防汛安全底线
中国移动湖北公司
将5G、北斗、智能传感设备等技术
融合应用于水利监管平台
为随州、宜昌、黄冈等地的千余座水库
装上了“千里眼”——智慧水库摄像头
360度全方位实时监测周边降雨量、
水库水位
数据同步回传至智慧水库平台
后台解析水库水文情况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系统将实时告警
为水库蓄水防洪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护佑荆楚安澜
林火监控
守护秦岭绿色屏障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控系统高效助力森防防火
秦岭是中国的生态屏障
在陕西宝鸡陈仓区
中国移动陕西公司助力建设了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控系统
依托AI智能、
3S(指遥感、全球定位系统
和地理信息系统三项技术的集成)、
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控系统
构建了以热成像多光谱
和地面护林巡护为核心的“天空塔地”
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
集烟火智能预警、火点定位、
辅助决策、指挥扑救、
灾损评估、一张图监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高效助力森防防火
常练常新
筑牢通信网络保障防线
地震模拟演练现场
新疆是地震灾害易发、频发地区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不能疏忽大意
近日
中国移动新疆公司在阿克苏组织开展
实战应急演练活动
演练内容涵盖预警信息发布、
应急响应调度、
超级基站应急保障等11项科目
其中,信息化防灾工具的运用
是一大亮点
包含灾情信息发布、
灾情下的语音和视频互联互通等
有效检验了应急保障人员
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进一步提升了应急通信保障队伍
与相关部门的应急反应和协调能力
防灾减灾
大数据精准行动
梧桐大数据应急救灾管理平台
自然灾害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和人员伤亡
大数据和减灾技术的发展
为灾害管理和应急响应提供了新的可能
中国移动通过构建梧桐应急救灾管理平台
将具有实时性和时空连续性等优势的
移动位置信令数据
与地震、气象等实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为灾害事件的事前预警、
事中监测、事后评估
以及支撑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制定应急预案
和开展救援工作提供科学精准的数据支撑
平台自2022年2月投入使用以来
已在四川、西藏、青海等地的各类灾害中
持续发挥支撑作用
提供超过800份数据分析报告
中国移动综合运用
5G网络、云、大数据、
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
为防灾减灾插上科技翅膀
防灾减灾,我们在行动
您的安全,我们在守护
来源:中国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