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王安石的梅花古诗
年代:北宋
【资料图】
作者:王安石
作品:梅花
内容:
墙角数枝梅,[1]
凌寒独自开。[2]
遥知不是雪,[3]
为有暗香来。[4]
作品注释
注释:
[1]数:几枝。
意思:墙角有数枝梅花。
[2]凌,冒着。
意思:在寒冷的冬天独自开放。
[3]遥,远。
意思:远远看去好像是雪。
[4]为,因为。 暗香,幽香。
意思:幽香飘来才知道那是梅花。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简析: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1. 王安石梅花的诗意
古诗今译 墙角处有几枝洁白的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傲然盛开.远远看已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一阵阵清香飘来. 梅花 墙 角 树 枝 梅 , 凌 寒 独 自 开 . 遥 知 不 是 雪 , 为 有 暗 香 来 . 注词释义 凌寒:冒着寒冷气候. 遥知:距离很远就知道. 为:因为. 暗香:不易感觉到的清香. 名句赏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bū)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誉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以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王安石写的梅花诗句是哪几句
梅花《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1.凌寒:冒着严寒.2.遥:远远地.3.知:知道4.为:因为.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3. 求王安石咏梅的诗(一首)
王安石 墙角一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这是一首宋代的咏梅诗,这首诗意境独特而又不缺乏作者内心见解.全诗以梅花自喻.比喻自己是大宋朝中的一个臣子,在国家危难时变法,但遭到众臣反对.我想我的变法是不会消失的,因为它有许多利国利民之本,另一种意境表明王安石非常赞赏梅花,梅花能顶住严寒的涓涓席来,独自开放,与吴冕的>有一种同感.前两句是赞赏自然景色,后两句是从侧面描写,本文诗是从一个词”一枝”写出孤掌难鸣,一个”独”字写出自己不被大臣支持,后两句写出王安石的想法:变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我还是要变法的,因为它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放下诗意,回头细细品品诗的本意,梅花开的颜色像雪,但人们都知道冬天开的有暗暗香气的就是梅花.全诗以梅描写表达自己就是冬天里的那一枝梅花,通过写景和侧面的香和颜色,说明自己和梅花一样洁白无暇. 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它写出了梅花在傲雪中独自开放的美丽景色。
5. 王安石梅花诗共几首
共有十首。
1、《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梅花》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3、《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汉宫娇额半涂黄,粉色凌寒透薄妆。好借月魂来映烛,恐随春梦去飞扬。
风亭把盏酬孤艳,雪径回舆认暗香。不为。
4、《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浅浅池塘短短墙,年年为尔惜流芳。向人自有无言意,倾国天教抵死香。
须袅黄金危欲堕,蒂团红蜡巧能装。婵娟。
5、《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结子非贪鼎鼐尝,偶先红杏占年芳。从教腊雪埋藏得,却怕春风漏泄香。
不御铅华知国色,只裁云缕想仙装。少陵。
6、《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7、《独山梅花》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移栽。
8、《与薛肇明奕棋赌梅花诗输一首》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培堆。凤城南陌他年忆,杳杳难随驿使来9、《证圣寺杏接梅花未开》红蕊曾游此地来,青青今见数枝梅。
只应尚有娇春意,不肯凌寒取次开。10、《沟上梅花欲发》亭亭背暖临沟处,脉脉含芳映雪时。
莫恨夜来无伴侣,月明还见影参差。
关于王安石写梅花的诗句
王安石赞颂的梅花诗句有哪些?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红梅》
春半花才开
多应不奈寒。
北人初未识
浑作杏花看。
《梅花》
白玉堂前一树梅
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
一年一度一归来。
《沟上梅花欲发》
亭亭背暖临沟边
脉脉含芳映雪时。
莫恨夜来无伴侣
月明还见影参差。
《证圣寺杏接梅花未开》
红蕊曾游此地来
青青今见数枝梅。
只应尚有娇春意
不肯凌寒取次开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梅花》诗句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作品原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名句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墙角”二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较之前两句,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试想,假如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红的或是其他颜色,诗人会由此而联想到雪吗?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错”而无误,“错”中见奇之感.“遥知不是雪”这句诗,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句“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诗人写梅香,没有借助任何形容词,亦未泼墨如云,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寻常最奇崛”(王安石语)的“遥知”这两句诗巧妙自然地出之.这两句诗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与张谓的《早梅》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遥知”两句诗也未必是实写诗人于远处闻到梅花的香色,从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结论,而只是虚写,极言梅花的香气之浓.如果说,这首《梅花》诗所吟咏的梅花,不仅让人领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韵,而且给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别具一格的鲜明印象,那么,这首诗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咏的梅花,令人赏心悦目,获得艺术美的享受2. 关于王安石梅花的诗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创作背景: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
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作品鉴赏:“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而不畏排挤和打击的人。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