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庆高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万余人,3年来,总量增速稳定在2%左右,总量规模不断扩大。高学历、高职称、行业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数量和比重逐年增加,质量素质明显提高,高素质产业人才占比达到31%,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增加,产业人才对推动发展的智力支撑作用逐步提升。
“机制+政策”同步发力
筑牢产才融合发展根基
(资料图片)
创新联动一体化推进。围绕石化、汽车、战新产业发展需要,地校企协同联动,三年来累计新增科技型企业748家,建设院士工作站2家,转化科技成果226项。
出台新政推进高质量发展。制定推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在产业项目建设、人才贡献激励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坚持人才优先加大投入。将人才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与经济发展同步调整,成立产业引导基金,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人才企业的扶持力度,累计发放人才补助资金379.33万元。
“平台+项目”同频共振
打通引育留用关键环节
契合产业需要引进对口人才。开展产业人才紧缺指数调研,编制紧缺人才专业目录,实现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组织开展“万名产业人才引进高校行”等活动60余场,促进供需对接6000人次,引进各类产业人才4300人。
强化载体建设扩大影响力。改扩建人才市场,加载数字化、智慧化服务功能,可容纳200家企业、500名求职者参会,常态化人才输送渠道的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
整合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探索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建设,现有活跃培训主体30家,其中10家纳入政府补贴性培训机构目录、两家进入“马兰花计划”,促进1095人就业上岗。
“数字+人才”同向升级
推动以产聚才融合共济
贯通数据摸清人才底数。构建人才人口基础数据库,对人才存量、层次、专业领域和企业急需人才专业、学历、职称等信息综合分析、供需可视化对比,促进产才供求精准对接。
以数咨政完善顶层设计。通过人才地图实时分析,对人才流动指标的有效监测预警,及时发现问题、预测趋势,为科学制定人才政策提供参考。
功能延伸实现云聘云服务。于大庆市率先启动“云招聘”,组织活动26场,带动就业2100余人。建设数字人才平台,开发人才招聘、人才培训、公寓管理等软件功能,为高新人才“硬品牌”夯实“软基础”。
“环境+服务”同步优化
擦亮人才服务优质品牌
坚持党管人才因才施策。实行“一人一策”,对领军人才给予政策、政治待遇,择优推选“两代表一委员”,深入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机制,与人才结对子、解难题。凝聚服务力量重心下移。
建立专业化服务团队,在安家落户、子女就学、评优评先、社保医疗等方面提供服务。
优化升级人才安居体系。改造提升白领公寓、高标准建设专家公寓、投资建设蓝领公寓,形成配置合理、配套齐全的人才居住保障体系,可解决2500余人住房问题。
下一步,大庆高新区将以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为契机,加快推进人才引进、培育、服务、激励等全链条建设,打造人才规模持续扩增、人才质量不断提升、人才作用发挥显著、人才环境持续优化的高端人才集聚区。
(责任编辑:陈楠)